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杏悦开户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回顾1991年“八一九”事件,紧急状态委员会为什么脆败于叶利钦?

(一)

今天的人们可以看清的一点是:戈尔巴乔夫对于如何来彻底改造苏联是有一个完整计划的。他的计划就是首先高举起改革的大旗,争取民心的归附与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然后通过“公开性”政策使得苏共威信扫地,最终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将苏共剔除出去,丢掉这个最大的历史包袱。最后,苏联将改头换面,依然以一个整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戈尔巴乔夫就是按照这个计划来实现他的目标的。

他在1985年上台,当年只是搞了一个虎头蛇尾的“反酗酒运动”。到了1986年,他就开始打出了改革的旗帜,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1987年,戈尔巴乔夫开始了他的人事大改组,像二号人物利加乔夫这样的绊脚石被他踢到了无关紧要的岗位靠边站。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等一大批军官都被撤换,各个重要岗位都换上了对戈尔巴乔夫俯首帖耳的人。

1988年,戈尔巴乔夫粉碎了以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安德烈耶娃的一封公开信为代表的保守派人士的反扑,正式开始了他的“公开性”改革。苏联开始放弃对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等外国电台的干扰,允许国外的报刊进入苏联。苏联自己的报刊则彻底开放,大家畅所欲言。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斯大林大清洗时代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冤案都得到了彻底平反。

到了1990年,戈尔巴乔夫开始对苏联的国家体制进行改造,建立了新的权力机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还设立了苏联总统一职。这意味着今后他随时可以抛弃掉苏共,仅以总统的名义来行使权力了。

表面上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顺风顺水,似乎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然而,戈尔巴乔夫实际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操之过急”。他的脚步太快了,还没有把自己的权力基础打牢就开始大步飞奔。尽管他手下也有一批得力干将,比如分管宣传的雅科夫列夫、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以及叶利钦等人,但是还称不上是一支成型的“戈家军”,他的政治班底薄弱得很。而且,叶利钦等人也相继与他分道扬镳,甚至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

如果戈尔巴乔夫能够忍耐几年,花费一些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嫡系部队,那么未来的历史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1990年,当戈尔巴乔夫坐上总统宝座之后,立即提拔了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内务部长普戈等人作为自己的班底。然而,这些人被提拔得过快,没有经过认真的考察,他们对戈尔巴乔夫并不忠诚,所以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二)

戈尔巴乔夫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考验则是来自各加盟共和国解体的危险。在1991年的上半年,立陶宛和格鲁吉亚都相继宣布独立,只不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戈尔巴乔夫的地位,都还没有承认它们的独立。

而更致命的则是叶利钦在1991年6月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原本是没有自己的政府的,苏联政府就是俄罗斯联邦的政府。但是叶利钦的出现,使得俄罗斯有了自己的政府,这样一来,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实际上就被架空,要变成一个空架子了。

叶利钦上台后,很快就大抓军权,命令在俄罗斯境内的一切武装力量统统要接受俄罗斯总统的领导。他还视察了莫斯科附近的图拉空降师,苏联空降兵司令帕维尔·格拉乔夫上将陪同他一起视察。这件事对未来的“八一九”事件产生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为了保住联盟的存在,同时也是保住自己的权力,他煞费苦心地搞出了一个新联盟条约。这个新联盟被称为“主权国家联盟”,在新联盟中,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大大增加,不过,对外还是一个整体。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结果大多数选民都支持新联盟方案。随后,戈尔巴乔夫就开始忙着要和各加盟共和国签订新的联盟条约了。

最终,新联盟条约的章程终于被敲定,预定于1991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正式签署。而就在此前一天,“八一九”事件出现了。

“八一九”事件的起因来自于克格勃头子克留奇科夫的一次窃听。

7月29日,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以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三人在一起开了个小会。会上,叶利钦提出应该解除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以及国防部长亚佐夫和克留奇科夫等人职务,因为这些人都反对改革,属于保守派。

戈尔巴乔夫对于叶利钦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说他将着手去做这件事。

克留奇科夫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进行窃听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了。这次他得到了重要情报,于是便立即把这件事向着亚纳耶夫等人通报。

由于涉及到了切身利益,所以亚纳耶夫等人也就不能坐视不理了。经过了一番秘密串联,政变集团终于最终成型。

说穿了,亚纳耶夫等人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才铤而走险的,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说来说去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8月17日,政变集团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者有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国有企业联合会主席季贾科夫,以及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克格勃负责领导人保卫工作的警卫局负责人普列汉诺夫。另外,还有两位没参加会议的重量级人物,一个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另一个是苏联国防部副部长、苏联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大将。

(三)

政变集团如此的庞大,几乎包括了苏联政府所有的重要人物。除了戈尔巴乔夫本人,以及苏共二把手伊瓦什科,苏军总参谋长莫伊谢耶夫大将之外,能加入都加入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来叶利钦才一再地表示怀疑,称“八一九”事件是戈尔巴乔夫搞的苦肉计,是为了推翻新联盟协议,并且想要控制整个国家。

政变集团的阵容非常吓人,以至于连他们自己都产生了错觉,以为靠着这样的“全明星组合”足以震慑全苏联所有的人,甚至全世界都要为他们颤抖。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我感觉良好的政变集团从一开始就犯了错误,他们基本上每一步棋都是错着。

8月18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克格勃警卫局局长普列汉诺夫,以及陆军司令瓦连尼科夫大将等人乘坐飞机赶到了位于克里米亚的戈尔巴乔夫度假别墅。

他们首先切断了戈尔巴乔夫的对外通讯,然后布置了新的警卫,禁止任何人离开别墅。随后,他们就进入别墅,去与戈尔巴乔夫谈判,要他做两件事,一是宣布因病辞职,由亚纳耶夫继任;二是宣布实施紧急状态。

戈尔巴乔夫理所当然地表示拒绝。巴克拉诺夫等人见此情景,竟然无计可施,只能悻悻地离去。

这就是政变集团最大的失误。他们忽视了得到戈尔巴乔夫手令的重要性。对于这些政变者来说,他们此时应该像流氓恶棍一样,用手枪指着戈尔巴乔夫的头,迫使他在文件上签字。如果能够逼迫戈尔巴乔夫拍摄一段视频,发表一个宣布辞职的讲话那就更理想了。

但是,巴克拉诺夫等人没有这样做,他们只与戈尔巴乔夫交谈了半个小时,在戈尔巴乔夫拒绝他们的要求后,他们就离开了别墅。结果,由于没有戈尔巴乔夫的手令授权,政变集团根本就无法真正地调动军队,军队也没有真正地服从政变者的要求。

8月19日早7时,苏联的国家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开始播放“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声明。这一消息顷刻间传遍了全世界,整个世界在这一刻都变得寂静无声了。

“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超级豪华阵容确实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颤抖。美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在第一时间就说道:“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情景,和今天一模一样。”

美国总统老布什一开始也被唬住了,他只是发布了一条“密切关注”的公告。而向来以绥靖妥协著称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很快就表示愿意和“紧急状态委员会”进行磋商。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以一己之力把所有的幻象都彻底打破,让人们看清了政变者的虚弱本质。可以说他是真正扭转乾坤的英雄人物,这个人便是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四)

当叶利钦刚刚得知政变消息的时候,他的助手建议他立即逃走,然而叶利钦拒绝了。他于上午九点钟勇敢回到了被称为白宫的俄罗斯议会大厦。

叶利钦的勇气和胆识在这一刻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倘若他真的逃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就将是另外一个走向了,但是叶利钦勇敢地站了出来,这样就带动了所有改革派的反击。人类历史的发展真的就是往往取决于关键人物的一念之间。

叶利钦来到议会大厦后,就立即与俄罗斯总理西拉耶夫、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共同发表声明,表示当前正在发生一场反宪法的政变,他们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反抗,号召军队不要站在政变者一边,还号召全国人民发起总罢工。

由于对外通讯中断,他们的声明以传单的形式在街头散发。

此时,苏军“塔曼”装甲师与“坎杰米尔”装甲师的坦克已经隆隆地驶入到了莫斯科市内。他们按照国防部长亚佐夫的指令,在城市的各处要地驻守,震慑反对者。有一队坦克也开到了白宫附近。

但是,亚纳耶夫和亚佐夫等人低估了叶利钦的能量,而苏军也没有真正地执行亚佐夫的指令。像苏军这样的部队,一向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调动部队执行军事任务这样的事,从来都是要经过最高领导人批准才可以。亚纳耶夫等人的举动,任何人都会意识到这是政变,参与政变的风险有多大,那是谁都清楚的。因此,苏军从上到下对此事都犹豫不决,不敢明确站队。

苏军二号人物,总参谋长莫伊谢耶夫大将就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没有积极参与政变。按照条令,调动军队的命令没有总参谋长的副署是不合法的。这就更让苏军部队犹豫彷徨了。

对于政变集团来说,如果他们想要真正地动用军队,那就必须事先经过周密的准备才行。他们必须说服几支基层部队的军事主官,让他们也参加政变集团,这样才有可能让军队替他们卖命。现在,他们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地就发动政变,随后就一厢情愿地想让军队服从他们的命令,这是完全做不到的。

因此,当叶利钦没有被“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豪华阵容给吓倒,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时,“紧急状态委员会”就原形毕露,彻底地暴露出了虚弱的本质,同时,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基本等于零了。

8月19日当天下午,莫斯科的市民开始在白宫附近聚集,并且设置路障,人们都表示将誓死捍卫这个地方。

下午四点,亚纳耶夫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在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外国记者们注意到,亚纳耶夫神色不安,双手在微微颤抖,这表明形势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一切尽在掌握。

(五)

下午五点,政变集团听到了第一个坏消息:塔曼装甲师的一位名叫谢尔盖·叶夫多基莫夫的少校营长率领五辆坦克宣布拥护叶利钦,这五辆坦克将参与保卫俄罗斯议会大厦。

于是,叶利钦走出了白宫,爬到了一辆坦克上面,向着民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

更加可怕的是:叶利钦这段讲话的镜头当天晚上就在苏联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

当天晚上,白宫门前灯火通明,有数不清的市民来到这里,他们热火朝天修筑街垒路障,尽管大多数人都是赤手空拳,但是所有的人都斗志昂扬,准备同来犯之敌决一死战。

这样的场景终于让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总统布什看到了希望,于是,他改变了前面低沉的调子,开始发表声明,谴责莫斯科发生的政变,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

亚纳耶夫等人则是乱作一团。总理帕夫洛夫当天晚上就声称自己犯了高血压,住院治疗去了。由于亚佐夫无法让军队服从他的指令,于是亚纳耶夫就只好转而求助于克格勃与内务部的特种部队。

8月20日,亚纳耶夫等人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筹划,终于制定了一个“雷霆行动”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将以克格勃的“阿尔法小组”特种部队为核心,内务部以及空降兵等部队配合,一举将白宫攻克。

但是,以“阿尔法小组”为代表的苏联内卫部队也是要经过最高领导人批准才能动用的。阿尔法小组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清楚攻打白宫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迟迟地不肯行动。在他们的拖延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20日整整一天,政变集团都无所作为。

对于生死相搏的政治斗争来说,耽误一天就等于错过了一个世纪。在20日这一天,人们看到克里姆林宫一枪都没有放,一个兵都没有派过来,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就都变得大胆和勇敢了起来。

莫斯科市长波波夫和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都在这一天发表声明,谴责紧急状态委员会,表示不承认他们的地位。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加盟共和国也都发表声明,表示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在本国境内无效。戈尔巴乔夫的几位前助手,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以及雅科夫列夫等人纷纷进入白宫,表示自己与叶利钦站在一起。也是在这一天,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梅杰等人开始给叶利钦打电话,表示对他的支持。

有了这么多人的拥戴,叶利钦的斗志更加旺盛,他开始给苏军各部队直接下达命令,要求他们遵守俄罗斯总统的指挥。

叶利钦的命令最先得到了苏联空降兵的响应。苏军空降兵副司令亚历山大·列别德少将偷偷进入了白宫。他觐见了叶利钦,向他透露了克里姆林宫方面的情况,同时,列别德还向叶利钦保证,以帕维尔·格拉乔夫上将为首的空降兵将会站到他这一边。

苏联的空降兵是一支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殊兵种,基本上独立于陆海空三军之外,战斗力极强。这支军队的倒戈,等于确定了政变者的失败。

(六)

8于21日凌晨一时,终于出现了流血事件。此时,忽然有一队塔曼师的装甲车向着白宫驶去,他们冲破了一道路障,逼近白宫。

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立即上前阻拦。有几个勇敢的青年人跳上第一辆装甲车,有的想用帆布把观察孔堵住,有的则想揭开车顶的舱盖。装甲车内的士兵开枪了,有三名年轻人被当场击毙。

其余的群众向这辆装甲车投掷自制的燃烧瓶,装甲车仓皇后退,整个车队都退了回去。

事后,这三位牺牲的年轻人都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是最后的三位苏联英雄。

指挥这支装甲部队的少校营长日后大名鼎鼎。他叫弗拉基米罗维奇·苏罗维金。三十一年后,他将成为俄乌战争中的俄军总司令。

白宫附近的枪声令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撼,但是,此后就再也没有军队开过来了。

随后,苏军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上将宣布站到叶利钦一边,并且派出图拉空降师去保卫白宫。接下来,苏联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宣布支持叶利钦,海军司令切尔纳温元帅宣布支持叶利钦,苏联远东军区、乌拉尔军区等一些地方军区也发表声明宣布支持叶利钦。

局势终于彻底翻转了。21日上午八点,见势不妙的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赶紧下令市区内的部队撤出去。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们在国防部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大家一筹莫展,手足无措,最后决定派人去克里米亚觐见戈尔巴乔夫,求他出面帮忙。

21日中午,叶利钦正式对外宣布:俄罗斯境内的全部武装力量都已经由他来掌握,他还要求紧急状态委员会立即解散。

当天晚上,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带着一批人乘飞机赶往克里米亚,将戈尔巴乔夫接回到了莫斯科。而亚纳耶夫等人都在当晚开始陆续被逮捕。

至此,惊心动魄的“八一九”事件最终落幕,苏联也在这一事件后不久便正式解体。抚今追昔,在三十多年后,重新回忆这一事件,会让我们生出不禁的感慨。